首页 > 专题专栏 > 6.25 土地日

【打印】

【字体:

6.25土地日土地科普知识--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

发布日期:2018-09-04 信息来源: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
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

经过各界长期的研究,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达成基本共识。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,是相对于浪费和粗放用地而言的。节约集约用地包括三层含义:

一是节约用地,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,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;

二是集约用地,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,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;

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,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,改善建设用地结构、布局,挖掘用地潜力,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。

内涵解读:地集约利用是一种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方式,强调内涵发展。

宏观上,土地集约利用涉及土地投入类型、结构和速度问题。

从投入类型看:集约利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来支持经济增长,强调对存量土地增加投入,提高土地利用产出和效率;粗放利用则是以高土地投入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,支撑经济增长。

从投入结构看:集约利用以存量土地内涵挖潜为主的用地方式,强调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系统协调性;粗放利用往往表现为以增量水平扩张为主的用地增长方式,各类用地类型之间的整合性较差,结构不合理。

从投入速度看:集约利用属于质量效益型,注重土地投入的时序控制,注重追求提升已开发土地的集聚效益;粗放利用是速度效益型,土地效益依附于土地扩张速度获得。

我国国情决定需要追求土地初级利用、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效果的多重集约,但可能存在不同组合。

土地初级集约利用:指土地开发建设和空间的生产,追求利用强度最大化。在市场、规划、技术条件许可下,初级利用存在不断追求高强度的动力,受制于法律、制度、规划的约束。

土地次级集约利用:强调建设空间上要素的配置,追求产出效益最大化,是一个不断动态提升的过程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: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,尽可能提高其对建筑、人口、经济的容受能力或承载能力的问题,即土地初级利用、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的多重集约。

建设用地集约利用: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,尽可能提高其对建筑、人口、经济的容受能力或承载能力的问题,即土地初级利用、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的多重集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