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

【打印】

【字体:

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

发布日期:2025-03-04 信息来源:


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
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

 

2024年,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,依据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(2021—2025年)》,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,取得显著成效。

一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

我局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,发挥党组统筹协调作用,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、局长办公会第一议题。2024年,局党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,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1次。同时,依法依规履行职能,听取法治建设报告2次,督促领导班子及各直属单位、内设机构负责人依法行政,并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、过问、协调、督办,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为全局作表率。

二、主要举措与成效

(一)法规制度体系建设,筑牢依法行政基石

1、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事项111项,规范相关权责,确保清单合法、准确、有效。

2、立法工作《南阳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》纳入市人大2024年度立法计划。我局配合人大立法,广泛调研、吸纳意见,结合实际精心打磨文本。该《规定》于 2024年9月28日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,2025年1月 1日施行,为工业用地管理提供有力法治支撑。

3、规范性文件管理:一是严格审查流程:对5份(非)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报司法局备案,其中2份局制定、1份代拟的已完成审查备案,另2份非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及合法性审查。二是建立月度通报机制保障审查备案工作按时合规,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据,防范法律风险。

(二)依法履行政府职能,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法治效能

1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秉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理念,将6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,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审批282项,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。

2、事中事后监管健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机制,制定抽查事项清单及名录库,开展5批次抽查,覆盖10家市场主体,结果公开,维护市场法治秩序。

3、行政决策法治化: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队作用,为重大行政决策、规范性文件制定、合同审查、行政复议和诉讼等工作提供专业法律支撑。全年法律顾问深度参与重大决策事项12件次,审查规范性文件16件次,审核合同协议6份,代理行政诉讼案件23件,有效防控法律风险,提升政府治理效能。

4、执法队伍建设与制度实施

一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:开展自然资源执法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,通过集中授课、案例剖析、实地演练等形式,对全市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培训,提升业务能力与法律素养。

二是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:落实持证上岗与资格审查制度,组织新入职人员参加资格考试与培训,全年共组织执法人员资格考试2次,95名人员参考,通过率94%,打造专业化、法治化执法队伍。

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 “三项制度”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方面:在政府网站、政务服务大厅等平台依法公开执法主体、职责、权限、依据、程序、救济渠道及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,并及时公示执法结果,接受社会监督,全年公示行政执法信息284条;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方面明确审核机构与人员职责,对重大执法决定从执法主体、程序、事实认定、法律适用、自由裁量权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,本年度共审核重大执法决定2件,提出2条审核意见,均审核通过,确保行政执法权力规范运行。

5、突发事件应对:严守地质灾害防治“金标准”,组织出动1700余个工作组、4100余人次,迅速转移201户477人,;积极争取9个中央及省财政资金项目,总额5925万元,项目实施后将消除2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对526户3202居民的安全威胁,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高效。

6、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

一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:本年度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 件,其中4件审结败诉,5件在法定审限内未结,3件因不符受理条件依法驳回;行政诉讼案件12件,1件败诉,3件未决,8件驳回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100%,展现对司法程序的尊重与法治担当。二是府院联动机制:深入推进府院联动机制,运用多元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,持续维护社会稳定,筑牢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石。

7、行政执法监督:深入开展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督导治理行动。新增违法事项6起,5起已依法整改,1起正在依规补办用地手续;违建别墅、“大棚房”、“挖湖造景”以及生态廊道占耕等问题保持“零新增”;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显著,捍卫耕地保护红线。

(三)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

1、权力监督制衡:主动接受人大、政协监督,处理人大建议29件,政协提案23件(主办5件),按时回复率100%,代表、委员满意率100%。自觉接受司法监督,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,落实司法建议,积极出庭应诉,本年度出庭应诉13次,败诉1件,规范行政行为,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发展。

2、审计监督:自觉接受审计机关依法审计。本年度接受审计厅审计项目1个,精准发现五个方面问题,提出审计建议59条,已完成整改问题55个,整改率93.2%,规范资金使用与项目管理,防范廉政风险。

(四)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

1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: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,将法律法规学习融入党组中心组学习与干部培训体系。借助集中研讨、专题讲座、在线学习等方式,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自然资源法规,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决策能力。2024年局组织集体学法17次、法治专题讲座7次,各种业务学习30余次,2000余人次参与,带动全系统法治风尚,为法治政府建设奠定思想根基。

2、创新法治宣传形式:围绕“世界地球日”等节点,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。通过设立咨询台、发放资料等,普及自然资源法律法规,提升公众意识。全年共办活动4场,发放资料1000份,接待咨询千余人次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,筑牢法治政府群众基础。

三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、原因和问题整改情况

(一)建设工作不均衡

部分基层单位存在重业务轻法治的现象,导致法治建设措施乏力、成效不佳。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严重影响了整体法治建设水平的提升,使得法治工作难以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合力。

应对措施:

1、加强法治建设考核,将法治工作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体系,提高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。

2、组织法治培训,提升基层单位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,确保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。

3、推广先进经验,鼓励基层单位之间交流法治建设经验,形成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。

(二)法规体系不完善

自然资源法规存在交叉重叠、衔接不顺的问题,导致法规体系难以满足当前改革的需求。立法与制度创新亟待加强,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自然资源管理挑战。

应对措施:

1、开展法规梳理,对现行自然资源法规进行全面梳理,明确法规之间的逻辑关系,消除交叉重叠现象。

2、加强立法研究,针对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新问题、新挑战,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,确保法规体系的完善性和适应性。

3、推动制度创新,鼓励基层单位在法规框架内探索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,为立法提供实践依据。

(三)执法欠规范

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(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)执行存在偏差,音像记录不规范、审核不严、信息公示不准时等问题时有发生,执法监督机制亟待健全。

应对措施:

1、强化制度执行,加强对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的培训和监督,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落实。

2、规范音像记录,明确音像记录的标准和要求,提高音像记录的质量和规范性。

3、加强审核公示,建立健全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,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。

4、完善监督机制,建立多元化的执法监督机制,包括内部监督、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,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合力。

(四)宣传实效不足

法治宣传方式单一、内容脱离实际,导致群众参与度低、覆盖面窄,难以满足法治建设的需求。

应对措施:

1、创新宣传方式,利用新媒体平台、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法治宣传,提高宣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。

2、贴近群众需求,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开展法治宣传,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3、扩大宣传覆盖面,组织法治宣传活动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等,提高法治宣传的普及率和影响力。

4、加强评估反馈,建立法治宣传效果评估机制,及时收集群众反馈意见,不断改进宣传方式和内容。

四、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初步安排

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,优化工作机制,提升统筹协调能力。建立科学考核体系,加大法治建设考核权重,奖优罚劣,推动系统法治建设均衡发展,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。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,积极作为,一在法规制度层面,助力上级完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,严管规范性文件,确保合法有效;在执法规范方面,落实“三项制度”,健全监督机制,提升执法公信力;三在法治宣传上,创新形式,借助新媒体拓展影响,营造特色法治文化氛围。